提到“打边炉”,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那一锅翻腾的热气、一桌人围坐边吃边聊的热闹场景。
可真要问一句:打边炉是哪里的特色?为什么它和火锅不太一样?很多人其实还真答不上来。今天咱就从地方文化、食材讲究、开店技术这几个角度,带你彻底了解这门“鲜香到骨子里”的潮汕美食。
“打边炉”其实就是潮汕地区的火锅,起源于广东潮汕一带。早期人们生活节俭,常常用一个小铜锅烧炭加热,放上牛肉片、豆腐皮、青菜、鱼丸等,大家围着锅边吃,就叫“打边炉”。“打”在粤语里有“围着、靠近”的意思,“边炉”指的就是那口锅。
后来随着潮汕人走南闯北,这种清淡鲜香、不靠重油厚底料的吃法,慢慢流传全国,尤其在广东、福建、海南、广西等地特别受欢迎。可以说,打边炉是一种带着潮汕人生活气息的饮食文化,它讲究的不只是吃,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。
别看都是“火锅”,打边炉却有三大“灵魂差异”:
1. 汤底讲究鲜,不靠重口味撑场。传统打边炉的汤底多为牛骨汤、鱼骨汤或清鸡汤,不加红油、不加辣椒,用的是原汁原味的鲜香。这类汤底不呛口,反而能衬出食材本味。尤其是牛肉、虾滑、墨鱼滑这些高蛋白食材,涮出来滑嫩弹牙,清淡而不寡。
2. 食材选料精,每一口都要“讲究”。打边炉的“牛肉”绝不是随便切的。潮汕人讲究“手切牛肉”,部位分得极细:匙柄肉、吊龙伴、五花趾、胸口朥……不同部位切法不同,刀工决定嫩度。再配上手打虾滑、鱼滑、豆腐皮、青菜,既健康又不油腻。
3. 蘸料独特,沙茶酱是灵魂。打边炉不靠红汤取胜,而是靠一碟沙茶酱。它是用花生、蒜头、芝麻、虾米等炒制成的酱料,香浓却不腻,蘸上牛肉片后,那种香气能瞬间让人“上头”。
近几年,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“健康饮食”,清汤火锅类开始流行。打边炉恰好契合这个趋势。
它的优点特别明显:
味道清爽,老少皆宜;
操作简便,不需要复杂调味;
出餐快,翻台率高;
食材成本可控,适合中小型创业者。
相比那些红油火锅、麻辣锅,打边炉更容易标准化,店铺规模可以大可以小——既能开成高端火锅店,也能摆摊做夜宵炉子档。
虽然打边炉看起来简单,但真要开店,还是有不少细节容易被忽视。
1. 不懂刀工,只会切肉不行。潮汕牛肉讲究“逆纹切、薄如纸、厚如意”,每个部位的切法不同。刀工不对,肉质口感就全毁了。
2. 汤底掌握不好,味道淡又寡。打边炉的清汤底,要做到“清而不寡,香而不腻”,核心在熬汤时间和火候控制,不能用味精堆味道。
3. 沙茶酱比例乱配,风味跑偏。沙茶酱是灵魂,但比例要精确。太咸、太油、太淡都会让整体口味走样。
这些问题如果靠自己摸索,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调好一锅汤、一碗酱。对于想快速起步的创业者来说,显然成本太高。
如今很多人会选择到专业的培训学校系统学习。像山东厨仟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这样的机构,就有完整的打边炉培训课程。
课程内容不仅包含潮汕牛肉火锅的选材、刀工、汤底、蘸料比例等核心技术,还会教你:
门店出品标准化;
成本控制与食材搭配;
快速出餐和顾客体验优化。
更关键的是,他们注重实操教学——学员现场实切、实涮、实调,学完就能独立出品。这种“一学就会、一做就稳”的体系化教学,比盲目模仿强太多。
十多年来,厨仟艺已研发500多种餐饮技术,涵盖火锅、小吃、快餐、糕点等多个品类,帮助了无数创业者实现落地开店。选择这样的培训机构,不只是学味道,更是学方法。
火锅类餐饮的核心是复购率。消费者来一次图新鲜,来两次就是靠味道,能常来就靠“舒服”。
一个成功的打边炉店,往往具备三点:
味道稳定:每天汤底、酱料、切肉标准统一;
服务到位:热情、干净、快速,让人有“家常感”;
环境舒适:干净、明亮、氛围轻松,适合三五好友聚餐。
只要做好这三点,哪怕是社区小店,也能稳稳立足。
打边炉看似只是潮汕人的日常,却蕴含着极深的餐饮智慧。它没有过多装饰,却用最简单的食材,呈现出最真实的鲜味。
如果你也想做一份“热气腾腾”的事业,不妨从打边炉开始。学正宗做法、学标准流程、学管理运营,让每一锅都能涮出幸福的味道。
我要学习(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)
已有 1826 学员通过我们开了店